工业机器人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按工件坯料形式,上料装置可分为用于卷料、棒料和件料等3种类型。
卷料上料装置 将成卷的线材装在自动送料机构上,加工时材料被拉出经校直后送向加工位置,一般用于自动车床、自动冲床和自动冷镦机等。
棒料上料装置 将一定长度的棒料装在送料管内,机床每加工完一个工件,便由送料机构将棒料按所需长度向机床主轴孔自动送料一次,一般用于自动车床。
件料上料装置 用于单件坯料,分为料斗式和料仓式两种。①料斗式上料装置:主要由料斗、输料槽和上料机构等组成(图1)。工件任意堆放在料斗内,由定向机构按一定方向顺序送入输料槽中,然后由上料机构送到机床上的加工位置。有的料斗上还装有剔除器,用以防止定向不正确的工件混入输料槽中。料斗式上料装置适用于形式简单、重量不大而批量很大、工序时间较短的工件,如紧固件、轴承环、钟表零件等。②料仓式上料装置:主要由料仓、输料槽和上料机构等组成(图2)。有的料仓还设有搅动器以免工件卡住。工件由人工定向排列装入料仓,然后经输料槽由上料机构送到机床上的加工位置。料仓式上料装置适用于形状较复杂、尺寸和重量较大而难于自动定向排列的工件,或不允许损伤表面和工序时间较长的工件,如轴、齿轮、连杆、壳体等。
组成 件料上料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料斗、料仓和上料机构等。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动。
关节式机器人
1、机器人工作范围(回转半径) :620mm-3503mm
2、机器人负载能力:3kg-700kg
3、机器人工作节拍:大于等于3秒
4、定位精度:±0.1mm
5、驱动形式:全伺服驱动
6、手爪驱动:气动或者电动,根据工件不同定制,自动换爪功能
7、编程方式:示教编程, AS语言编程
8、料仓/输送线:根据工件不同定制